绿色浪潮”来势汹汹,中国
IT制造是无奈地被洪流所吞没,还是站在风口浪尖上勇敢应对?越来越苛刻的“绿色壁垒”将带给企业哪些挑战?这些挑战又将如何把“中国制造”推向全球历史舞台?
2005年12月12日,美国《商业周刊》公布了“全球最绿色企业”排名,杜邦公司居于首位。在前两名中,杜邦的营收只是第二名英国石油公司的1/10,二氧化碳减量却是它的5倍,高达650万吨。
然而,谁曾想到今天的绿色巨人却是昨天的“环保杀手”?1988年,美国航空航天局确认了氯氟烃(CFC)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,杜邦恰是当时第一大CFC供应商,占据全球25%的份额,报告一出,杜邦一下子由化学巨人变成了头号环保杀手。
杜邦并没有因为这一打击而垮掉,而是脚踏实地地把“环保”深深地融入企业战略中,将工厂变成绿色实验室,不断开发出安全节能的新材料,并通过严格的规则控制企业的绿色生产。20年的卧薪尝胆,杜邦终于赢得了业界的尊敬,一跃成为全球最环保的企业。
“中国制造”似乎正在经历着杜邦式的蜕变。 2007年,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连续3次宣布召回旗下在中国生产的品牌玩具2000多万件,这些玩具的漆面被认为含有有害物质。至此,“中国制造威胁论”愈演愈烈。
与此同时,中国IT制造也正经历着绿色“考问”,2007年8月11日,欧盟EuP指令正式转化为欧盟成员国的法规。它是继RoHS和WEEE 两项绿色指令之后,欧盟设置的第三项“绿色壁垒”。这次指令直指生态设计理念,第三次“绿考”也由对产品的绿色检验上升到对企业的绿色考核。
中国是众多国际IT企业的制造基地,在这样的绿色冲击波下,中国IT制造是否值得信赖?它能否造就像杜邦那样的绿色巨人?
4个鸟窝
在鸟儿也愿意做窝的三星生产基地,绿色生产模式的“精髓”是高效、快速的生产能力加上严格的环境管理系统。
进入威海市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三星厂区,一眼望见的不是生产基地,而是一排排绿树。在厂区门口,一棵硕大的楸树特别扎眼,它被员工们用水泥小心翼翼地围起来,精心培育。抬头一看,喜鹊在树上做了4个窝。三星的工作人员骄傲地告诉记者,这棵树从1993年建厂时就种下了,喜鹊也是在那时就做了窝。
在这个鸟儿也愿意做窝的生产基地,“绿色制造”的精髓究竟是什么?
记者穿着鞋套进入厂区,各条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,车间地面洁净,所有的员工都穿着同一种凉鞋。“这种特制的凉鞋是为了防止静电,在三星打印机车间,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,都必须穿这种鞋。”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在一条生产线上,记者看到7个女工正在有条不紊地把元器件安插在电路板上,经过了插件工序,就要进行焊锡,安插有元器件的电路板进入装有液态焊锡的波峰焊机,经过焊锡后元器件才能固定在电路板上。在波峰焊设备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上,记者看到焊锡液铅的含量仅为0.05%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原来的焊接设备中,铅的含量高达37%。众所周知,铅会破坏人的神经、血液系统以及肾脏,已于2006年被欧盟RoHS指令列为禁用物质。
从2004年底,三星就开始推行无铅焊接,对焊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,将铅含量降到0.05%,仅在改造设备上,三星就投入了近50万元人民币。
穿过了生产线,记者来到了一间巨大的硒鼓报废室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每天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硒鼓,并按照日期和数量标志好。这些废硒鼓中的废碳粉将会严重污染环境。三星建立起了硒鼓报废室,由专人负责收集,交由威海市环保局惟一指定的环保科技服务公司集中销毁处理,为此,三星每年要向服务公司支付3 万元人民币的处理费。
从更换生产设备,到巨资购进检测仪器,再到为废品回收买单,三星每年为环保支付的费用十分可观。如何平衡环保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呢?三星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: 在三星,所有办公用纸全部使用生产线测试纸,并要求双面打印,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近百万元的费用。
除了节约,三星数码打印机副总经理赵国栋还认为,实现绿色制造良性循环更为关键的在于注重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。三星的生产制造有一套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,“电子看板”系统能做到按订单生产,实现零库存。高效、快速的生产能力加上严格的环境管理流程,这才是绿色生产模式的“精髓”。
46个实验室
研发设计是绿色制造的关键,控制了源头,就保证了绿色制造。联想在源头上设立了46个绿色实验室。
位于上地的联想北京研发中心7层显得有些神秘,这里是联想世界级实验室的云集之地。
当记者费劲地推开噪音实验室沉重的大门时,发现近20平方米的小屋从上到下全被厚厚的吸音绵包裹着。在这个噪音级别只有12dB(在安静的公园里,噪音级别约为40dB; 在专业录音室,噪音级别为20dB)的实验室里,一说话,发出的声音立刻就被吸音绵吸走了,站上不到3分钟,人就会感觉耳朵也不是自己的。“在这样安静的实验室里待上半天,人都快要发疯了。”联想工程师开玩笑地说。
联想的噪音实验就是在这样精密的环境下进行的,在被测试的电脑四周,围绕着12个专业吸音麦克,每一个造价都在数万美元,工程师介绍,这样的测试环境能满足欧盟、美国、中国等多个国家苛刻的测试标准。